Wednesday, June 20, 2012

壬辰閏四月二十九。漢服之所以叫做漢服。民族自卑感

《壬辰年。乙巳月。庚戌日》
18-6-2012 Monday



備用。大家知道這是要做什麼的嗎?^_^ 


《漢服之所以叫做漢服》
漢服不是漢朝的服飾,而是源于軒轅黃帝時代。漢服的“漢”代表漢民族,同等漢字的“漢”,漢語拼音的“漢”。而漢服這名稱源于漢代,漢服這名稱更在十年前中國復興漢人民族服裝時候開始廣泛使用。(中國的華人普遍稱自己為漢族 / 漢人,馬來西亞就稱華人,漢人華人是一樣的,同祖的,都是炎黃子孫。漢人的民族服裝 - 漢服)

以下轉自于漢流蓮2012-06-18 23:36:56

“漢服”一詞,最早見於《漢書》,其卷九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曰:“后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這裡的“漢”主要是指漢朝,是指漢朝的服裝禮儀制度,特別是以《周禮》、《儀禮》、《禮記》為基礎的儒教禮典,因為漢朝的禮儀制度由漢高祖的太常叔孫通依據周禮所制定。“漢族”的形成,直接與周朝、漢朝有關。正如胡人傳統服飾叫“胡服”,漢人傳統服飾也就有了相對應的名稱“漢服”。

所以,后來這個詞匯的基本內涵也固定下來,即漢族傳統服飾。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對漢人傳統服飾的稱呼,進而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征。

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執政者明確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國服,如“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后,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元代修《遼史》時,甚至專門為漢人國服開辟了一個“漢服”條,分皇室朝臣祭服、朝服和常服。這裡的“晉之遺制”和“漢服”都屬於儒教的周禮服制。

總之,“深衣”是漢朝之前就已經存在的,“漢服”則是從漢朝開始才有的名稱。

之所以叫漢服不叫華夏衣冠這主要是10年前漢服運動剛開始時為了強調一個“漢”字 ,因為中華、華夏被當局用泛了,再加上中國56個民族唯獨漢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還有是華服也不能叫,因為在現代所有禮服或者華麗一點華貴一點的都稱之為“華服”。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漢服是大漢民族的傳統服裝,不是漢朝服裝,再説漢服不是漢朝才出現的。


漢族此詞來漢民族簡稱,漢族是滿清下台後才出現的名詞。定義和我們祖先給名稱(華夏,漢人,漢民族)有不同。

民族和族是不同的。

人,民族是以文化認同性來分隔,隨父係;族則是類似種族,看膚色,等外在的元素。

我們華夏人是民族化的,不分血緣,而是分血統(隨父),試問一個華人和印度人結婚,孩子有漢名,跟隨漢文化,他應該是什麼人?

如果說兩個“純種”華人結婚,教育出來的孩子完全不認同華夏文化的話,孩子應該是什麼人?

是不是看文化認同性?這就民族,種族的分別。

你父親是華人,因為你阿公和你父說他是華人,一代傅一代,所以別懷疑自己的血統,我們的祖先們(父親)不會亂認祖先。再說小時候我們父母就教我填表格時要勾chinese,為什麼呢?chinese就是華人,華人就是漢人,只要華人是現在普遍的名稱而已,也不是說樣子血緣思維要和古代人才是漢人的。華夏是大名,漢是小名,華人則是華夏人。

如果說幾代的祖先認同一些外來文化就質疑自己是那一些民族的話,這是不是好像馬來西亞的華人喜歡吃馬來餐印度餐也代表我們已經和馬來印度混血?

傳統華夏(漢)文化是的確斷層了,蓄髮文化和衣冠的斷層有很悲慘的故事,所以很多華人我們不知道那是我們原有的文化,文化的斷層肯定不是我們祖先覺得這些文化不好而淘汰了,也不是我們祖先不傳統,更不是那失去傳統不是我們的傳統。所以我們別一看到自己文化的原貌就覺得自己祖先胡搞了才失去自己的文化。我最痛心的不是失去的衣冠和落地的頭髮,而是一個民族連自己是什麽民族也會起懷疑的念頭,民族自卑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