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1, 2013

壬辰十二月廿三。首相穿壽服風波。立春

《壬辰年。癸丑月。庚子日》
3-2-2013 Sunday

近來有馬來西亞掀起了一波首相穿壽服向華人拜年的風波。

从国家领导人、影视体育明星穿唐装联想到中华文化和华人的民族自豪。。。

服装——看似平常的生活品,却能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自尊和自信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服装是一种文化,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鲜活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风貌的服饰。汉唐服装宽畅大方,曾对亚洲各国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民族服装,如今依然保留着汉唐服装的气息和韵味。元朝时期,中国流行的是蒙古装,满清时期则流行旗袍。辛亥革命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中国最流行的是清一色的中山装。

如今,东西方各种文化都在相互渗透,服装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多彩。但综合来看,多数是以西式服装为主流服装,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穿中山装走在大街上,中山装只能偶尔出现在特殊时期的电影或者小品里了。

服饰和节日都属于风俗文化,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当中国里和华人的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人节”淡忘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源自中国或属于全世界华人的“端午节”却被注册为韩国传统节日了;而唐朝服饰风格也早在几百年前就成了日本“和服”了。也许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早在古时候中国就有情人节的。元宵节和七夕节,都是中国的情人节。

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就有这种优良传统。在重要节日他们都会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成群结队走上街头欢度佳节——尽管他们的服装保留的是我们汉唐服装的格调,但这种格调的服装,全世界都叫它为“和服”或朝鲜装(韩装),没有人会叫它“汉服”和“唐装”了。

我们祖先的服装风格,如今已成了海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节日盛装,不知道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这到底是“欢喜”还是“悲哀”?但——至少我们也应该有所感慨有所启发,更应该有所行动。

而唐装在国外也有相当的市场,“唐装”真正让国际认识是在2001年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开幕式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说是唐装,其实是和旗袍同时期的男式服装),各国元首身着唐装步入会场,那一瞬间,全世界被唐装放射的炫烂光彩和内涵具有的东方神韵所折服,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

进入21世纪,很多国外人士每当华人农历新年必然穿上唐装秀上一把,可见如今的唐装不仅仅是华人的东西,还成为大洋彼岸的西方人的时尚标签。这其中也包括很多体育界的明星大腕,巴乔、奥尼尔、科比、梅西、莎拉波娃、威廉姆斯姐、BACKSTREETBOY等等。甚至2002、2005两届上海大师杯赛的开幕式都效仿APEC会议,让所有参赛的大师们都身着唐装亮相。

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和科学文化并不矛盾。记得曾有哲人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看惯了华人穿唐装,让我们来看看非华人的影视/体坛明星和国家领袖们穿上唐装的形象又会怎样?


在了解真正華夏的文化后,其實這個所謂穿壽服的話題根本扯不上華人的華夏文化。

真正華人的傳統代表性民族服裝是漢服
首相這身馬褂是滿人的當年軍人的服裝,也是滿清入關后下剃髮易服令后,漢服被禁后,馬褂“”成華人男人的代表性服裝,又變成中華民族的代表性服裝。


馬褂說不算是華人真正的代表性服裝,但也不算是死人才穿的衣服。
民間政治評論家也太急於開槍了吧。

以漢服運動的立場看待最近在網絡閙得不可開交的"壽衣"事件。



從"壽衣"事件中談"華人"(即華夏民族)與"中華民族"的分別

我們在推行漢服運動的這些年來,經常會遇到好些同胞對民族身份認知產生混淆的情況。打個比方,當我們說華人的民族服裝是漢服時,所得到的回應不外乎是: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成員之一,那旗袍馬褂自然也是華人的民族服裝了。

因此,最近在網絡閙得不可開交的"壽衣"事件當中,有人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任主席江澤民的馬褂照搬了出來,力證馬褂是5000年中華文化的一部份,著實讓人啼笑皆非。我們姑且不論首相穿的是壽衣與否,單從馬來西亞華人對自己的民族服裝,以至民族身份嚴重缺乏認知這點來看,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我們應當藉此事提醒自己:雖然我們自2007年起辦了無數次的活動,新聞時常見諸報章、電視台及網絡,但是從朝野雙方支持者在"壽衣"事件的反應看來,馬來西亞漢服運動還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 因此,身為華人,我們實在有必要先釐清關於"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否則這場漢服運動最終將以失敗告終! 這"華人"和"中華民族"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首先,"民族"指的是有著同樣血統和文明的一群人。我們真正的名字是"華夏民族",那是我們的大名,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以來都沒變過。後來我們的祖先也給自己取了一些小名,比如:華人、漢人、唐人等等,其實指的都是同一群人。今天,華人的血統大致上都沒有問題,無非是在文明認同上還是處於植物人狀態,這是滿清自1644年入關以後,在中國建立殖民政權,出於鞏固其統治的需要推行"剃髮易服"、"四庫全書"等等政策的結果。而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試圖去重構我們的文明,把我們的衣冠體系、禮儀制度、價值觀找回來。

至於"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出現得非常晚,那是梁啟超在1902年正式發表的,其目的在於提出一個與西方人"Nation"相應的概念。"中華民族"的詮釋也隨著政權更迭換了好幾次,由最初的漢滿蒙回藏到今天的56民族。今天,只要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56個民族之一、手持該國的身份證或護照,就是"中華民族"了。準確來說,"中華民族"是一種政治概念,那是為了團結中華人民共和國那56民族而提出的。

在馬來西亞,也有一個和"中華民族"同類的概念,那就是"一個馬來西亞"。只要你是馬來西亞公民、三大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之一、手持我國身份證或護照,就是"一個馬來西亞"民族一份子了。

所以,"華夏民族"和"中華民族"根本是兩回事:前者才是真正的民族概念,而後者其實是政治概念。這個分別必須要弄清楚,一點也馬虎不得。今天,很多馬來西亞華人一看到那"中華民族"有個"華"字,就想當然爾把自己認作"中華民族"了,如此一來也順理成章地把滿族認作是自家的一份子,把別人的衣服錯當成自己的民族服而不自知了。試問如果有外國人單憑"一個馬來西亞"民族中有個"馬"字就把我們稱作馬來人,我們作何感想?

其實,民族身份認同和政治認同是沒有矛盾的,我們是華人(華夏民族),政治上也可以是"一個馬來西亞"民族,兩者身份是可以并存的,完全沒有問題。但是,一旦我們把自己也認作是"中華民族",就會出現政治認同的矛盾了,除非馬來西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政府承認及允許雙重國藉,否則在政治上我們不可能擁有即是"一個馬來西亞"又同時是"中華民族"的身份。說句嚴重的話,這是一個可以上昇到涉及對國家忠誠與否的課題了。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把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國家身份認知同時給弄清楚是每一名馬來西亞華人的責任。試想,當今世界上還有甚麼民族會硬把別人的民族服裝說成是自己的,還為了證實一件(別人的)民族服裝是不是死人穿的而閙個大半天如此荒唐無稽?

認識華夏衣冠,從你我開始。馬來西亞漢服運動祝大家癸巳年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連接分享

哈哈,垚垚在干嘛?
小孩穿漢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