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9, 2014

甲午漢宴

今年度馬來西亞漢服運動第四屆漢宴落在2014年2月22日(甲午正月廿三)。

前言,本來我們是要定在2月15日的(元宵節期間),因爲籌備期間,教育部說要做學校補課在那個星期六,我們做活動爲了發揚文化之餘,也希望更多人可以來參與的緣故,加上原定場(GICC)那裏也被人訂了,之後在活動之前的幾個星期得知,補課在22日,15日沒補課,這個玩笑開了真大啊,原來以爲教育部不尊敬華人啊,元宵節不放假,隔天也不應該補課啊,最後不懂什麽原因,不補課了,我們活動定的場地,遠方報名的同袍定的飛機票也退不了了,最後我們只好將計就計,路還是走下去,The show must goes on..


這個場地,清水岩六樓的活動中心。
第五屆的華夏文化生活營,馬來西亞漢服運動也曾經在這裡舉辦漢宴。

漢宴是這麽呢?

漢朝的宴會?
是漢朝時候用餐方式嗎?怎麽不用唐朝的呢?秦朝的呢?夏商周?宋明。。。
其實漢宴並不是漢朝的宴會的意思。
漢宴的漢是漢民族的意思,如同漢語拼音的漢的意義一樣。
我們這次辦的漢宴活動,是民族宴會,是喜慶過年元宵,與族人,天地祖先同樂。

那什麽是漢民族的宴會呢?
難道漢民族都應該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吃飯的嗎?
不是,說舉辦漢宴呢,是因爲要復興吃方面禮儀文化。

爲什麽要復興呢?
現在的華人吃飯沒有禮儀嗎?
復興有很多原因,我不敢說今天的華人吃飯都沒有禮儀,此文所指禮儀不是英文註解的“禮貌”的意思,而是華人的民族禮儀的意思。

漢民族祖先所創造吃飯禮儀很重要嗎?
爲什麽要復興呢?難道要我們以後都這樣吃不成?
我們華人文化上的祖先創造的吃飯禮儀不見了,今天因爲有這個機緣,我們來看回我們祖先的過去,並體驗其中的意義,看能不能在我們生活中有所啓發。要不要落實在生活裏,看個人怎麽生活吧。

爲什麽體驗其中的意義很重要呢?
就算不了解祖先怎麽生活,沒有體驗也不是好好過生活嗎?
因爲我們華人文化上不見了我們祖先原有,原創的優秀價值觀,通過復興活動,我們可以從各種禮儀,場面,節目體驗到祖先的禮樂教化,如何宣揚那價值觀。然而沒有這些價值觀,也不是說不能活,這只是一種體驗和學習,就好像去看一齣戲,也許對你生活有所啓發吧。

爲什麽要有學習生活上啓發?
因爲我們人生就是不斷前進的。

爲什麽說漢宴,復興活動才能有啓發,復興斷層的東西才算前進嗎?
因爲我們民族也應該有屬於自己民族的宴席方式啊,但這句概念有點不太正確,啓發,進步可以從很多方面找來,復興漢宴只是其中一種管道,不是唯一的方法。這是馬來西亞漢服運動可以做到的,是宗旨、範偉之内的事。
我們認爲我們在正視自己民族的過去,知道祖先的歷史當兒,在民族角度,在民族的記憶,仍然過華人節慶的我們,在思想上活得更踏實。

話説這個復興活動算是續文化生活營后的晉級版活動,還不了解華夏文化基礎為什麽要復興漢服和華夏禮儀的人會比較不適合參與這項活動,因爲這項活動我們直接進入“主題”,不再花時間(時間有限)解説為什麽葯穿漢服,爲什麽要復興華夏,什麽是華夏的基礎教化。

適合新人的活動,舊人就嘆氣發悶了,
適合舊人的活動,新人就只有羡慕了。

當然,漢宴依然接受任何有興趣的人報名的。

馬來西亞漢服運動花這麽多錢和精力辦漢宴,意義如下:

聯誼
(一)同袍們之間的互相聯係,交流,以達至互相教化,團結,讓華夏民族走向文明。

團結
(一)籌委工委不求回報的為民族文化復興。
(二)參與者參與至於也合力把華夏氣魄體現出來。

教化
(一)找回斷層的華夏民族的宴會的禮儀,並民族服裝禮服相合復興。
(二)禮服在宴會上運用讓大家明白禮俗之別,在服裝,禮儀,形象,内心上。
(三)復興民族宴會的概念,與歷代祖先同樂而帶出優秀禮制的約束。
(四)從落實服裝和禮儀,而達至正視歷史,認知貴族精神的醒覺。

漢宴復興形式上和現代熟悉的宴會形式有所不同,
姑且不說誰對誰錯,那個比較好,或身為華人應該如何如何,
這也倒和宗旨沒什麽關係。

馬來西亞漢服運動是讓我們找回優秀的價值觀和優秀文化精神,恢復華人為禮儀之邦精神面貌,這就是組織存在的原因。

爲什麽要恢復華人為禮儀之邦精神面貌?
因爲有五年文化歷史的華人值得被人尊敬,在民族角度,活得踏實,有意義的民族生活。

爲什麽呢?現在不好嗎?
好,還可以更好。

爲什麽呢?只有漢服運動可以讓華人過的更好嗎 ?
非也,復興漢服只是一種管道而已,更可以説是一個方面,在正視民族歷史的方面。各種文化要素,棋琴書畫都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爲什麽我們學習棋琴書畫的時候就沒有人問十萬個爲什麽呢?^_^ (自己答),因爲漢服歷史很久,而且還斷層過,甚至因各種原因其概念已經被其它衣服代替。

看不明白,不了解也不要緊,看看我們的漢宴搞些什麽吧。


登記,今年第一次讓大家用毛筆入場簽名。我們祖先有沒有這樣辦宴席呢?我不知道,沒有記載。那爲什麽我們又這樣辦?那又爲什麽不可以呢?^_^


入場前,溫習將會用到的禮儀。


入堂禮,我們穿上民族禮服宴席,一對一對有秩序地入場,後向場地總協調-籌委會主席敬禮后,一對一對入座。感覺到主席好像在請客一樣,真風光。其實也沒什麽分高低的,我們到人家的場合,入場給他打招呼,太平常了。只是今天我們比較有秩序,一對一對,有前有後而已,話説這是屬於民族的宴席,這是很端莊的活動,規矩一點是合情合理的。


正坐,華人歷史上行禮儀時候正式的坐法,今天我們只看到在拜拜時候才出現,而且還變成了跪,甚至有臣服的意義。在漢宴禮儀上的含義,沒有說誰跪誰,誰臣服誰,大家平起平坐。看這個“坐”字,兩個人在土上,就知道本來的坐就是在土上。

坐椅子不是坐嗎?不夠正式嗎?
正式,是坐,是坐。我們只是體驗華夏祖先記載的筵席《燕禮》而已,不是說坐椅子是錯的。

漢服運動就是喜歡搞些外面團體不搞的東西嘛,就主要是重新認識華夏的歷史和價值觀。


敬酒,華人自古喜歡敬酒,遠在好幾千年前就有這個愛好,從平民到王族也是如次。
我們在漢宴的敬酒比較斯文點,呵呵,雖然我們天生不是什麽民族貴族,但我們在民族宴會就體驗一下。

你們都不是貴族,爲什麽要復興貴族的禮儀?
這句問得好,人是崇尚文明和禮儀,雖然我們身為平民,但我們有一天也可能成爲民族的貴族,這平民和貴族差別在於對民族的定位和精神,各有各工作,平民是文化的“消費者”,貴族是文化的“推銷員”或“老師”,今天華夏的文化正缺乏文化的“推銷員”,古代的説法,就是沒有貴族,如果大家都在等看誰可以做出文化貢獻,那我們的文化由誰來帶領呢?雖然我們漢服運動的成員不算是超級有文化素質的文化人,但至少大家都朝一個方向努力,這是可以用時間來證實的。

要不要為民族文化付出,就看自己想不想,沒有看家族背景,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嘛,加上一句,亂世出英雄,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平民和貴族的身份一直要變的,就好像貧窮和富有一樣。



祭祀,民族筵席,是與天地祖先同樂,怎麽說同樂,就是説在一起的意思,祭祀祖先是華夏的文化,以今天學術觀點來説,那不是今天說“宗教”(宗教選擇沒有這項),我們祭祀祖先是和祖先敬禮的意思,感謝他們曾經為我們的付出,沒有神秘和迷信的色彩。

燒香是一種祭祀的方式,行禮也是一種,祭祀祖先是未必要燒香的,在漢宴的祭祀是沒有燒香的,而是由三位獻官採用三獻禮的形式,盥手,行禮,祭酒,讀祭文。


分餐,制套餐,我們在漢宴推崇的是分餐制,分量為中庸為佳。
燕禮的記載,華夏祖先在宴會是分餐制的,這我們在戲劇中也可以看到,這也表示我們祖先的時代資源充足,人手夠多,碗碟夠多,空間夠多,今天要復原當時候的樣子,似乎很難很難,人手和場地方面我們就棘手了,當然我們還需繼續加油。

過後我們就穿插我的節目,這次我們以戲劇的方式帶出各種表演,古琴,投壺,行酒令,漢舞。。


民族節日,一定要有一個環節是說節日的故事,說說它的由來和爲什麽我們要慶祝。


漢舞,漢民族的舞蹈,不是漢朝的哦。
穿民族服裝來跳舞這個概念很“新”,處於復興的階段。
本身鼓勵有興趣的大家參與學習。
漢舞看起來好像一種很文藝的東西,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女性姿態,儀態的學習。


這就是我們的漢宴活動啦,希望下一次你也可以來參與我們。

多謝觀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