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1, 2012

馬來西亞第伍屇華夏文化生活營第二日

1-9-2012壬辰七月十六
《壬辰年。戊申月。乙丑日》
1-9-2012  Saturday

華夏文化生活營第二天早,第一課養威儀,由宋老師主講。
威儀不是天生的,而是修養出來的,是從眼神,人體散發出來的「氣」感受到的。
威儀不是主奴那種死服從,而是父母對孩子就會有這樣的類似威儀。

一個有威儀的漢家士人,是人們敬畏的,也是人們的支柱。
一個有威儀的漢家女人,是良家婦女,是有儀態,不是別子欺負的對像。

這感覺就像人們不敢冒犯你,敬畏你,但你是對人們好的,是為民族付出的,人們是需要幫忙時想到的人是你,如果有人想欺負人的話,對像一定不是你,這威儀有如穿上制服警察一樣。

威儀也可以說成「氣」,說煞氣可能比較容易明白。籠子的狗看到我們普通人會吠,我們伸支木棍進去還會被狗咬碎,如果換了狗屠夫的話,狗屠夫不慌亂,一伸手進去一抓著那狗, 屠夫 喝一韾,狗就嚇得屁滚尿流,一刀下去,那就狗瓜了。這和老虎一樣,一個咆哮,小動物就被屈服了,嚇得腳不聽使喚了。有關係的,有紋的動物都比較有文化,做事都比較省力,人類在原始時代是學習它們的。


當年滿清入關的時候,有個抗清名將反清失敗被捕入獄。他雖然已成階下囚但每天都會整理自己的儀容。那些滿清韃子看了幾天覺得很不耐煩就問他:你明明已經是囚犯,可能過幾天就要行刑了還那麼麻煩每天整理自己的儀容幹嘛?結果那個抗清名將就說我每天不菲勞苦的整理自己的儀容就是要讓你們這些“蠻夷”看看我的漢官威儀。





過後我們來复習禮儀,待會成人禮需要的禮儀。



解說成人禮,請個營員來個示範。
其實時間有點匆忙。

已行成人禮的同袍們,應如何‵生活化地落實此文化?
介紹自己時,可以這樣說:"我黃競隆 字鴻旭,大家可以叫我鴻旭"
(黃先生,鴻旭先生,黃鴻旭先生,鴻旭老師,黃鴻旭老師,鴻旭兄,鴻旭哥。。。)

華夏人,有姓,有名,有字,有號。

還有氏,這個故事很長,今天不說"氏"了。
號是外號,不是很正式的,一個人也可以有很多號。
成人禮上的表字就是公告自己的字(成人的稱號)。

名是長輩師長,和自己叫的,還有墳碑上用。
字是自己成人的象徵,稱號。
聽到別人呼自己的字,要警惕自己已成人
有如孩子叫你爸爸,你知道你是位爸爸。有責任在身了,我們不得掉己輕心。

例:父母親叫你的名。父:"競隆過來"。
例:"是誰在敲門啊?",我:"是競隆"
例:"這個叫鴻旭做就行了吧。"我:"沒問題,這難不倒(我)競隆的,呵呵。"
例:父叫弟:"叫競隆過來吃飯"。弟:"鴻旭兄,爸叫你來吃飯了"

華夏上的成人定義。
小人是已受禮樂教化的人才可稱人,禮者教之規矩,樂者政之和諧,禮樂者,也。(和現代的小人定義不同)禮樂教化是人的文明的基礎。
大人是已受大學之道的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是為民族國家付出的人學的。

一加: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父母已盡責將自己養育已成人,開始對自己的一切負責。

次加:感謝師長教育之恩,師長的栽培讓自己已成人,成了他人的師長,開始對自己的家族負責。

三加:感謝華夏先祖,我們享用著華夏先祖留下的智慧,如今我已成人,我應當傳承華夏先祖的智慧和文化下去,做個對未來社會有責任的人。

華夏文化上的定義,同輩後輩直呼名是不敬的,古時皇帝也不可直呼其名,除非那人犯罪要判殺頭了。

成人禮意義很深,人才可以娶嫁生子,飲酒,當官等。

這是華夏社會裡的習俗,很有意義,大家可以慢慢復興,提高這華夏成人的文化地位,讓華夏族人走向更文明。

解說過後就是我們馬來西亞第伍屇華夏文化生活營亮點環節 - 集體成人禮。
這是馬來西亞漢服運動華夏文化生活營的大嘗試,是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做集體成人禮。



成人禮程序上有任務重疊,大家都有機會行禮者,贊者,執事。雖說很亂,但這對復興華夏有幫助,大家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感受成人禮上的崗位,以後自己可以為別人行成人禮。這是學習生活化落實性質的活動,當然這有一定的挑戰性,要引導完全不懂成人禮程序的人也有點困難。

我本身覺得行成人禮的感恩父母師長祖先環節,是一種很好的禮樂教化,提醒各位長大成人,成人是承諾對自己自身負責,家庭負責,社會負責的。

在華夏人的角度,吊儿郎當,做事不慬,做事沒有考慮到自己家庭社會的責任就不算成人。而不是說自己喜歡就好開心就好,有些事情是會影響世界文明的未來的。

這也是我們現代匆匆忙忙地長大了,過于注重技能學術上的知識的年代,也沒了禮樂教化的同時而忽略的做人應該有的基本責任



華夏先祖神位。




營員父母。




生活營的師長。



冠者就位,笲者就位,贊者就位。



執事就位。



飯,水(應該是酒的,某因素用水代),冠(男)。



簪(女)。

忘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成人禮無論男女都一定要梳頭髮的(上頭),古時無論男女都蓄髮,小時候男女都束一左一右兩個髮髻,稱龍角。成人禮時候把兩個髮髻梳開,在頭上束成一個髮髻,表示童幼之心野蠻之性在此時就應該去除,要做人了。

蓄髮是華人內在的祟上自然和孝順的傳統外在顯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在滿清入關前,華夏人都是論男女都把頭髮視為自己身體手指皮膚一樣珍貴,「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滿清入關時執行剃髮易服時有多少華人人頭落地?「頭可斷,髮不可斷」,「士可殺不可辱」有多少抱著民族骨氣的華人都犧牲了?

我們不是要去憎恨誰,而是看回我們本身,我們的民族骨氣呢?我們有沒有勇氣去承認我們華人的原生文化?

雖說現代人都沒有成人禮蓄髮的文化,但成人禮儀式上梳頭不可無,那是華夏文明的代表,內有歷史的故事,是每個華夏子孫都必須知道的自家民族故事。我們有知慧的祖先用「器」來帶其中意義,這點我們應該學習,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工委們也有機會行成人禮,結婚了的人也補做,做過華夏文化定義上的成人。精神可賀!



迎祖。大家手上的是字帖,是自己表字帖。

冠者出列,贊者出列,執事出列,。



加冠。



一拜:感謝華夏先祖,我們享用著華夏先祖留下的智慧,如今我已成人,我應當傳承華夏先祖的智慧和文化下去,做個對未來社會有責任的人。


二拜: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父母已盡責將自己養育已成人,開始對自己的一切負責。

三拜:感謝師長教育之恩,師長的栽培讓自己已成人,成了他人的師長,開始對自己的家族負責。




醮冠者。以酒祭天祭地,自己喝一小口。


用膳。



表字。



笲禮,加笲。


告祖,壬辰年馬來西華夏文化生活營集體成人禮,禮~成~!




開幕禮。




全體照。



華夏六美圖。



午餐後,下一堂課-宗廟系統。
宗廟系統講什麼的呢?這三言兩語說不清。。。金龍分享對其見解

有一天工作時去教堂安裝西洋鼓,那個基督教堂裡全都是來馬來西亞謀生的緬甸人。我去的那個時候,那裡正好有講義,出席的人都是緬甸人,講的都是緬甸話,牆上也是緬甸文字。我發覺到,這個平台可以讓他們同一國家的人、同一個信仰的人一起活動的平台,更讓離鄉背井的人覺得那裡像個可靠的岸,可以得到人們無私的關心、可以互相扶持、某程度上可以征求共同的利益,解決一些問題,這有種團結的意識,甚至可以讓他們的信仰發揚光大。
回想一下,我們華夏人也曾經有這樣類似的宗廟系統,但現在怎麼不見了呢?

現在華夏人的社會的發展裡,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同族人之間無私的關心,有無私的關心也會讓人覺得有心機,華人和華人之間的信幾乎要沒有,同族人之間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款待,別說同族人了,一個家族能好好相處也很少,一戶人家能住在一起也很難了,夫妻處於一室也要分彼此。

原因在哪裡呢?

我覺得是華夏民族失去了共同的民族價值觀,原生態基礎內在文化:華、夏、恥,天地人、尚中等等。

,我們的衣冠﹔
,我們的禮儀﹔
,不勞而獲為恥,不孝為恥,不忠為恥,不義為恥,不信為恥等等。。。
天地人,內聖外王,王道也;
尚中,中庸也;

如果說全球的幾千萬的華人在自己的地區恢復復興我們傳統的宗廟系統,照料同族人的利益、提供協助學習文化的空間等等,我想我們華夏人將會成為世界級的強大民族。

宗廟系統未必得要蓋了一個廟才能執行,傳統節日是辦活動的好機會,鼓勵同袍們在自己的區域辦自己的聚會。穿漢服,拍個照,聯誼下。復興宗廟系統聯係族人教化族人保護族人。展現意義比展現具體重要,何況復興是趁現在,不是一種未來的寄托。




再來,諸子百家的課程,

以下為在下所了解,


三,上是天,下是地,中間是人。這也是華人傳統的宗教,拜天拜地拜人。

王是什麼?王就是天地人的平衡者。王未必單單是國王,一國之君的那個意義,任何人都可以做王,小王。王是平衡天地人的能者。

天地是上天和下地的意思,天也可以是上屬/地位高過自己的或思想,地可以下屬/地位低過自己的或基礎

做王的意思就是要平衡這三個東西,天地人

古時華夏的國可成一個廟,皇帝如屋頂,古時諸子百家()就是一國的其中一個支柱,人民如地面,諸子百家是柱,不是基礎,王是看那家的理論當代可行就採用那家,世上沒有萬能的理論。

現在人們往往把諸子百家其中一家看成整個華夏基礎,一家有一理論(政治,健康,家庭。。。),百家有百理論,何況一家何止有一個理論?那天下華夏人都得分化了嗎?華夏何來團結??所以說士也不可過多。

王字,沒了上面,“”。成了“”字。做事隻為了自己和下屬,沒有在意上屬的意思,自己的未來是差不多了,要入土了。

王字,沒了下面,“”。成了“字。做事隻為了自己和上屬,沒有在意下屬的意思,沒有下屬,不會受到人的尊敬。某服務機構叫做“干部”,是不是?呵呵

王字,沒了中間,“”。成了“”字。做事隻為了上屬和下屬,喪失了自己的利益,沒有了自己的尊嚴。工人不就是奴隸,奴隸的命運永遠被人掌控。沒有人自願要做奴隸的吧?

這雖是王的文字游戲,但意義是多麼的深奧,值得大家去體會。

華夏文化裡人對生活理念就是做“王”,中庸,正好也,那是平衡“天”、“地”、“人”。平衡不是讓三者滿意,三者都滿意是不可能的,而是讓三者都好過。

把這個天地人生活化的話,在很多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做“”。

例如:工作上,上屬給很多工作(天),下屬不聽話(地),自己又很累(人),你應該怎麼平衡?
例如:家事上,父母要你這樣做(天),孩子要你做另一套(地),自己心中也有一套(人),你在中間應該如何處理?
例如:自我管理,自己的理想是很高(天),自己的低子又不怎樣(地),你自己的現狀又是瓶頸(人),那應該如何平衡?

這天地人裡面的中庸和平衡是一種很高深的智慧,沒有一個絕對的方法給全是事情,不同的場面,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段就有不同的方式,沒有所謂的“標准”,這“天地人”的學習路程非常不是簡單的,而擁有這個智慧的人就可以當“”。

華夏歷史中的王道“修練”就是,從管理好自己到管理好一戶人家,從一戶到一個家族,從家族到一個鄉,從鄉到國,提煉自己的心智到聖人的境界,在外才能做王,所謂“內聖外王〝。

在你的生活裡,你是“〝,是“”,還是“”?還是

生活的理念有所不同將會讓你有更有不同的人生。

我們復興文化,就是要大家走向文明。

接下來,廟堂宴




今天晚餐以漢宴的形式進行,這也是華夏文化生活營的大突破!



主人身穿華夏衣冠中最莊嚴的衣裳-玄端粱冠迎接貴賓。



主人貴賓以禮相待,相敬如賓。


全體面對南方(神位前方的)迎祖。


向華夏祖先行高揖禮。



敬酒儀式,一敬祖先。



面向南方(神位前方的),二敬族人。


三敬在場同袍。


宋豫人老師(第二位)無時無刻都展現那漢家士人的威儀。
各位,這才是華夏男子的氣概!!
那肌肉個子高大沒有這威儀,還是不夠實在的。


投壺,宴禮上的遊戲之一。


禮儀拘束中的搞笑,大家都樂在其中,貴賓的特出表現真叫全場拍案喝采!



行酒令,又是他!罰酒!不是酒,而是柠檬汁。負人責邱美玲同袍表情有點奸詐,呵呵。


宴會少不了雅樂,古琴是華夏人自創樂器。在華夏的宴會有這原味的雅樂總比外學的藝術表演有意義多了。



漢服服裝介紹 - 圖為直裾。

第二日華夏文化生活營第二日畢!

(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