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八月廿四
《辛卯年。丁酉月。己卯日》
根據漢流蓮老師的説法,深衣是必須有有外内兩層,外面叫外/面料,裏面的叫里料。
朱子深衣是指根據朱熹的朱子家禮記載考証的深衣。嚴格按朱子家禮記載制作,腰部較大,袖子回襯。
衣二幅,屈其中為四幅,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六幅。用布六幅,其長居身三分之二,交解之,一頭闊六寸,一頭闊尺二寸,六幅破為十二,由十二片布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個月,體現了強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處成矩狀以應方,這代表做人要規矩,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衣帶下垂很長,一直到腳踝,代表人要正直﹔下襟與地面齊平,代表著權衡。
古代的一種黑色禮服。緇布衣。祭祀時,天子﹑諸侯﹑士大夫皆服之。其他冠、昏等禮亦用之。天子晏居時亦服之。《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孫詒讓正義引金鶚雲:“玄端素端是服名,非冠名,蓋自天子下達至於士通用為齊服,而冠則尊卑所用互異。”《儀禮·士冠禮》:“玄端、玄裳、黃裳、雜裳可也。”據《士冠禮》文,謂玄端皆玄裳或黃裳,或雜裳。端訓正,朝祭等服皆有端名,如端冕、端委之類。參閱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玄”、胡培翬《儀禮·士冠禮·正義》。
轉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10648.htm
上圖是周制男裝婚禮服。
玄端的折法和直裾大同小異。
坐墊。
漢式的正統坐法 - 正坐,是人類自然的坐法,你讓小孩子一個在地上玩的話,他自然會這麽做,這和日本人正統坐法一樣,也和印度瑜伽的跪姿一樣。
因爲我們坐椅子習慣了,突然要正坐就非常的不習慣,所以要慢慢學習。一開始可以用兩片坐墊學習,然後一片,之後再學習不用坐墊。
正坐是養生的坐法,穿漢服就適合正坐的,我們華夏人在三百多年前失去了幾千年歷史的漢服,這個傳統坐法也被我們華夏人失去了很久很久,這種坐法坐久也不會對身體不好,因爲這樣坐不會壓著性器官,下面保持有個空間,對男對女都是有好處,尤其是對正在進行經期的女性。
上班咯,穿漢服修理吉他。
穿漢服可以玩小提琴嗎?西洋樂器嗎?
有人說很不襯咧,哈哈
怎麽不可以呢?金龍穿漢服的觀念是爲了穿自己民族服裝,而不是拍戲,也不是試圖證明華夏是什麽。如果一穿上就和平時生活格格不入的話,穿漢服不是很累嗎?
我們華夏人都穿西裝行華人的結婚禮儀這麽多年,你說襯嗎?
漢式結婚本來與歷代祖先同在,兩個家族的大事,怎麽用非常低俗的遊戲來“眾樂樂”,玩閙新郎,大聲喧嘩,秩序大亂,禮儀之邦行大型禮儀是這樣的嗎?
你說襯嗎?怎麽大家都公然接受了這一些?
我們華夏人穿著最新,最時尚的西裝,或者別族的民族服裝過我們華人的新年,拿紅包,吃年糕,你說襯嗎?怎麽大家都公然接受了這一些?
我們友族同胞馬來民族和印度民族穿自己民族服裝配高跟鞋,皮鞋,拿現代型手提袋,戴眼鏡,怎麽沒有人說要他們穿自己民族的鞋子,傳統手袋,一定要戴隱性眼鏡?
當然以上的例子,金龍沒有說是錯的,還是不應該,或者是不可以,只是想讓大家徹底重新規定對“襯不襯”的觀念。
還有就是漢服在民間“失傳”時,還好要有戲劇,道士,比丘“可以”穿,才讓漢服有可能被復興的機會。所以這段期間,我們穿漢民族服被說是拍戲,做道士等是必然的,因爲漢服之前只在戲劇,寺廟出現。現在讓我着急的事,當年清初那些爲了保護自己漢傢服飾和頭髮而出家的道士,比丘傳到現在也不知什麽原因穿上了馬褂,漢服現在再不復興的話,不用多久,此服裝系列肯定完全消失。
漢服是華人民族服裝,不是古裝,試問有那個民族的民族服裝是從它古時輝煌盛世是流傳到現在的?
其實種種“襯不襯”的觀念是我們的民族的文化隨著我們的民族服裝被“失傳”的原因所造成,這已經是歷史,歷史沒有假設,我們現在只能看我們現在應該做些什麽。
傳統就是傳承的正統,只有正統的文化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所以傳統往往給人一種古老感覺,其實它是傳了很久罷了,一開始試它也是新東西,只是大家都把歸類為正統,持續地傳承它。爲什麽要傳承?因爲它耐用,有意思,有道理,再麻煩也值得嘛。
例如:人原生的傳統,口渴就喝白開水。喝白開水是人類出現就有的傳統,雖然現在我們有很多飲料的選擇,但口很渴時,人不舒服時,我們還會找回白開水。記得一進到大學時很多人生病了,由於宿舍的水不乾淨,大家特意千辛萬苦去那面買瓶裝水回來喝。
例如:漢人祭祀時是請歷代祖先,神明下來一起祝賀佳節的,請祖先下來,就得當他們在面前嘛,當著我們祖先在我們面前,我們怎麽可以把祭祀活動參雜了性感歌台修?他們怎麽愛看這些?這都是人自己私欲,說要配合觀衆才有生意,不如下次祭祀活動讓人選女生帶回家吧?這樣肯定有大生意,真是說這些華人“傳統”活動都覺得自己的面在其他民族面前時不懂在放在那裏,端莊的祭祀場面幾乎完全消失在華社裏。日本傳承自己文化也經歷很苦的一段時間,但他們做得很好,說到傳統時就做到100%,這方面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我們的文化是怎樣的,光說沒有用,最後還得看大家如何努力地去落實它,要大家接受那個是“正統”,那個該傳,那個可以改,那些不可改,這樣的文化才有值得去傳承的價值,。
書法老師說過一句,字的每個筆畫要寫到很正統,字體就會起來很老,老字才會耐看,讓人看百年千年也很有味道。新筆畫的字體雖然看起來特出,但往往都不耐看。
當然金龍不是鼓勵大家關閉自己創意的思考,只是創意的同時也要注意一個東西的本質,後十年,百年對社會的影響,尤其是在文化方面。
《辛卯年。丁酉月。己卯日》
21 - 9-2011 Wednesday
今天金龍為大家介紹幾款的漢服款式和基本漢服裁剪知識。
漢服常服之直裾
深衣制,是漢民族的傳統常服,穿著深衣的人雙手張開時像一只鶴一樣,男女都適合。
正統裁剪的直裾是上下分開裁剪,上衣左右分開,分中逢;下裳有三片,前二后一,一片由三片步料逢成,總共十二片一樣大小的步縫成。量身定做直裾需要的主要尺寸是胸圍,臂長,上身長,衣長。
漢服收藏折法和現代的衣服不同,漢服折法的原理是要保護衣領的。
漢服常服之曲裾
深衣制,是漢民族的傳統常服,穿著深衣的人雙手張開時像一只鶴一樣,男女都適合。
曲裾下裳有層次感,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走路就也得小步一點。
正統裁剪的直裾上下分開裁剪,上衣左右分開,分中逢;下裳裁剪就沒有資料。量身定做曲裾需要的主要尺寸是胸圍,腰圍,臂長,上身長,衣長。
曲裾通常是雙繞的,但如果要把曲裾做得更有伸縮性的話,可以把係帶加長(如圖),那麽人變瘦變胖也可以穿得合身。
漢服收藏折法和現代的衣服不同,漢服折法的原理是要保護衣領的。
漢服深衣之朱子深衣
深衣是外套性的衣服,和現今時裝對比,深衣就和西裝大衣的款式相近。朱子深衣是出土以來有最詳細記載的漢服深衣款式。
朱子深衣是白色棉痲,衣緣黑色;里料是軟軟的綠色布料。和現今的衣服來對比,樣子最接近的就是高貴的西裝大衣。
朱子深衣的腰帶是特別的,稱爲大帶。
朱子深衣的折法和直裾大同小異。
漢服大禮服之上衣下裳
古代的一種黑色禮服。緇布衣。祭祀時,天子﹑諸侯﹑士大夫皆服之。其他冠、昏等禮亦用之。天子晏居時亦服之。《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孫詒讓正義引金鶚雲:“玄端素端是服名,非冠名,蓋自天子下達至於士通用為齊服,而冠則尊卑所用互異。”《儀禮·士冠禮》:“玄端、玄裳、黃裳、雜裳可也。”據《士冠禮》文,謂玄端皆玄裳或黃裳,或雜裳。端訓正,朝祭等服皆有端名,如端冕、端委之類。參閱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玄”、胡培翬《儀禮·士冠禮·正義》。
轉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10648.htm
上圖是周制男裝婚禮服。
玄端制 - 雖然現有的關於玄端不夠全面,但我可以分享一些些的。
四件,上衣,下裳,敝膝,腰帶。
玄端是漢服中的大禮服制度:
上衣左右分開,分中逢,無接袖,分四片。
下裳則由八片同樣大小的布料縫成,下裳沒有衣緣。
可以多配一件大帶。
注:只有上衣下裳才可以配戴敝膝。
四件,上衣,下裳,敝膝,腰帶。
玄端是漢服中的大禮服制度:
上衣左右分開,分中逢,無接袖,分四片。
下裳則由八片同樣大小的布料縫成,下裳沒有衣緣。
可以多配一件大帶。
注:只有上衣下裳才可以配戴敝膝。
玄端的折法和直裾大同小異。
漢服也可以挂起來,讓它保持平直。
坐墊。
漢式的正統坐法 - 正坐,是人類自然的坐法,你讓小孩子一個在地上玩的話,他自然會這麽做,這和日本人正統坐法一樣,也和印度瑜伽的跪姿一樣。
因爲我們坐椅子習慣了,突然要正坐就非常的不習慣,所以要慢慢學習。一開始可以用兩片坐墊學習,然後一片,之後再學習不用坐墊。
正坐是養生的坐法,穿漢服就適合正坐的,我們華夏人在三百多年前失去了幾千年歷史的漢服,這個傳統坐法也被我們華夏人失去了很久很久,這種坐法坐久也不會對身體不好,因爲這樣坐不會壓著性器官,下面保持有個空間,對男對女都是有好處,尤其是對正在進行經期的女性。
上班咯,穿漢服修理吉他。
穿漢服可以玩小提琴嗎?西洋樂器嗎?
有人說很不襯咧,哈哈
怎麽不可以呢?金龍穿漢服的觀念是爲了穿自己民族服裝,而不是拍戲,也不是試圖證明華夏是什麽。如果一穿上就和平時生活格格不入的話,穿漢服不是很累嗎?
我們華夏人都穿西裝行華人的結婚禮儀這麽多年,你說襯嗎?
漢式結婚本來與歷代祖先同在,兩個家族的大事,怎麽用非常低俗的遊戲來“眾樂樂”,玩閙新郎,大聲喧嘩,秩序大亂,禮儀之邦行大型禮儀是這樣的嗎?
你說襯嗎?怎麽大家都公然接受了這一些?
我們華夏人穿著最新,最時尚的西裝,或者別族的民族服裝過我們華人的新年,拿紅包,吃年糕,你說襯嗎?怎麽大家都公然接受了這一些?
我們友族同胞馬來民族和印度民族穿自己民族服裝配高跟鞋,皮鞋,拿現代型手提袋,戴眼鏡,怎麽沒有人說要他們穿自己民族的鞋子,傳統手袋,一定要戴隱性眼鏡?
當然以上的例子,金龍沒有說是錯的,還是不應該,或者是不可以,只是想讓大家徹底重新規定對“襯不襯”的觀念。
還有就是漢服在民間“失傳”時,還好要有戲劇,道士,比丘“可以”穿,才讓漢服有可能被復興的機會。所以這段期間,我們穿漢民族服被說是拍戲,做道士等是必然的,因爲漢服之前只在戲劇,寺廟出現。現在讓我着急的事,當年清初那些爲了保護自己漢傢服飾和頭髮而出家的道士,比丘傳到現在也不知什麽原因穿上了馬褂,漢服現在再不復興的話,不用多久,此服裝系列肯定完全消失。
漢服是華人民族服裝,不是古裝,試問有那個民族的民族服裝是從它古時輝煌盛世是流傳到現在的?
其實種種“襯不襯”的觀念是我們的民族的文化隨著我們的民族服裝被“失傳”的原因所造成,這已經是歷史,歷史沒有假設,我們現在只能看我們現在應該做些什麽。
傳統就是傳承的正統,只有正統的文化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所以傳統往往給人一種古老感覺,其實它是傳了很久罷了,一開始試它也是新東西,只是大家都把歸類為正統,持續地傳承它。爲什麽要傳承?因爲它耐用,有意思,有道理,再麻煩也值得嘛。
例如:人原生的傳統,口渴就喝白開水。喝白開水是人類出現就有的傳統,雖然現在我們有很多飲料的選擇,但口很渴時,人不舒服時,我們還會找回白開水。記得一進到大學時很多人生病了,由於宿舍的水不乾淨,大家特意千辛萬苦去那面買瓶裝水回來喝。
例如:漢人祭祀時是請歷代祖先,神明下來一起祝賀佳節的,請祖先下來,就得當他們在面前嘛,當著我們祖先在我們面前,我們怎麽可以把祭祀活動參雜了性感歌台修?他們怎麽愛看這些?這都是人自己私欲,說要配合觀衆才有生意,不如下次祭祀活動讓人選女生帶回家吧?這樣肯定有大生意,真是說這些華人“傳統”活動都覺得自己的面在其他民族面前時不懂在放在那裏,端莊的祭祀場面幾乎完全消失在華社裏。日本傳承自己文化也經歷很苦的一段時間,但他們做得很好,說到傳統時就做到100%,這方面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我們的文化是怎樣的,光說沒有用,最後還得看大家如何努力地去落實它,要大家接受那個是“正統”,那個該傳,那個可以改,那些不可改,這樣的文化才有值得去傳承的價值,。
書法老師說過一句,字的每個筆畫要寫到很正統,字體就會起來很老,老字才會耐看,讓人看百年千年也很有味道。新筆畫的字體雖然看起來特出,但往往都不耐看。
當然金龍不是鼓勵大家關閉自己創意的思考,只是創意的同時也要注意一個東西的本質,後十年,百年對社會的影響,尤其是在文化方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