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3, 2013

[華夏復興與文化立場認知的常見問題]

問:那些長袍漢服適合寒冷的地方穿,你在大馬穿這種衣服,實際嗎?

答:長袍的華夏衣冠的服制屬於傳統華夏禮服,從軒轅黃帝開始定形,經歷幾千年的春夏秋冬,我們印象中戲劇的角色四季穿同一件衣服,那是歷史上來說不可能的事情。



華人發源地,大陸那裏的夏天熱的時候上到40多度,冬天的冷的時候可以下到零下10多度。其實大馬的熱算不了什麽。再説,禮服貴以禮,是屬於禮儀的衣服,有如現代婚禮男的穿襯衫,blazer, 大衣,可能還有underwear背心,這樣穿去迎接新娘也很熱嘛,那穿法國婚紗也是十分不方便,要上個廁所也不懂應該如何,走路也不方便啊。爲什麽要穿呢?大家認同那禮制嘛,如同華夏衣冠的禮服-正裝(代表性傳統服裝)。

再説華夏衣冠系列有很多款式,我們復興者的工作的是讓華人知道我們民族祖先在服制上有個偉大發明,那是華夏衣冠,這是一個醒覺。至於大家要不要在傳統節日穿,大家自己選擇,我們是這樣鼓勵,也做個榜樣。至於大家要不要日常生活穿,我們也鼓勵,但我們從來不強逼,傳統服裝的斷層是被強壓制的,我們復興的不可能用強壓制來復興,這個沒意思。

問:在歷史上,那些長袍闊袖的衣服也隻是有錢人家才穿得起的,我們的祖先有多少人都沒穿過?

答:一個民族大可分三大階級,王士民,各階層的服裝也是有分類的,算回去我們祖先百千代,可能是貧窮的人,可能作過王,可能作過將軍,民族服裝的概念是以民族分化,不是階層分化,如華人招民族過民族新年互相祝福,那是每個華人都非常資格做的事,不管你的祖先和自己現在的什麽階層,民族服裝也一樣的。民族人士階層這東西是可以改變的,世間的事情有陰陽循坏,王都可以淪落到百姓或滅門,平民起義還可以自己稱王呢。民族服裝的認知是民族認同感而以,再説我們祖先真的沒有穿過西裝和用電腦呢。。。其實就看你如何給華人者二字定義。

如今沒有漢王,漢士,漢民,但民族沒有因爲政治而不見,我們還用漢字,過新年,清明掃墓,端午,中秋。現在華人民族的信仰正在走下坡的局勢,我們的節日慢慢傾向隻剩下飲食的元素,而清明節葉即將變成清明節快樂的年代,漢服運動正在文化上採取救族的動作,從重新認識自己的民族歷史,服裝禮儀等開始。

如果要說深入一點,這可能是很敏感,我們炎黃子孫今天可以活下來,説明我們可能是三種人的後代,一種是漢奸(真漢奸/假漢奸),一種是隱士,一種是平民/奴才。這是留了生存下來而被欺壓的,那時候沒辦法的,沒有貶義。

滿清入關時候,殖民者強制打壓我們祖先的祖先的基本文化與信仰,如果沒有屠城的壓制我們祖先大可以選擇穿滿服,蒙古服,自家的漢服,男人要留髮束髮就做,不留髮不穿自家漢服就不穿,這屬於選擇而已,今天搞到自己人看到自己的祖先精神面貌,就貶低、懷疑、笑話的話,這個是我們認爲漢字是我們文字而漢服不是我們服裝的炎黃子孫們必須探討的文化問題。這是爲什麽呢?

問:做人要與時俱進,衣著方便,安全,保溫就好,何必搞那麼多花樣?

答:復興漢服是讓華人知道華人是有民族服裝,並有他的民族歷史。現代的漢服是完全屬於現代的東西,雖然看起來很古。真正很古的出土漢服在大陸各博物館,那痲制的衣服硬到可以站立的呢,我們復興的不是穿那種衣服,再説那種織布方式可能也失傳了吧。

認知自己民族的歷史,絕非試圖復古,強逼族人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把漢服在心目中定義成民族服裝是不必每一天都穿漢服,或把其他服裝丟掉的,請別誤會。

漢服的復興運動主要是讓華人找回民族歸屬感,高貴強悍的民族情懷,團結的民族默契,塑造禮儀之邦為華人的主要形象(非利益之幫),我們相信這些是可以從衣冠著手,禮樂教化在民間開始。如果你覺得優良民族節日,教育,文字,經典,精神,應該保留的話,我們下一代應該有權利保有它的話,請默默支持漢服的復興運動,我們華人民族文化已經進入停頓發展的年代,這個對熱愛民族的我們事關重大。

問:若一定要傳統服裝不可,不如學我們老祖宗原始時期以樹葉、獸皮遮體就好了?那才是真正的傳統!

答:傳統並等於古代,如果傳統等於古代,那古代應該對應那個年代?
民國?滿清殖民年代?明朝?蒙元殖民年代?宋?唐?漢?秦?春秋?周?商?夏?三皇五帝?母系?原始?

也許在場各位多多少少對復興和復古有一點誤解了,復興不是復古,復興是把失去/斷層的文化元素復興在民間,在民族角度,復興是對民族發展有利益,也其中文化上的意義。復古則是copy and paste,沒有任何更改。就如看戯一樣,各位,請別復興和劇裏的情節聯想在一起。我們還是採用汽車,手機,網絡,電腦等等的。我們看看日本,韓國,不丹,馬來民族,印度民族都不就是自由地選擇是否穿自己的民族服裝嗎?他們也有不穿的時候的,但他們也不會說他們的民族服裝不是民族服裝的。

爲什麽華人的民族服裝會讓自己人害怕接受呢?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去探討。有沒有覺得這那衣裝不應該被提起的感覺?心中有種莫名的恐懼?就像大馬的513事件一樣?或就像1940多年日本入侵一樣?

再來就是傳統,在華人文化立場的定義解讀應該是如何呢?

英文的傳統tradition :A tradition is a belief or behavior passed down within a group or society with symbolic meaning or special significance with origins in the past.
華人的傳統定義卻有點不同,傳是世代相傳(爲了生存傳承的利益),統是正統(民族自己智慧研發的)的意思。傳下來未必是統,正統未必會傳下來,所以那樣東西必須要符合傳,統才算是《傳統》。祖先造詞也想過這一點,華夏祖先的智慧不是蓋的。

華人民族服裝的屬於廣袖衣冠是因爲她屬於民族盛世時候(周)定下來的服制,第一是和華夏禮制有關。第二,是他包涵各種民族原創的智慧。陰陽,養生,中庸,崇尚自然的。崇拜周文王的孔夫子在《禮記深衣》部分也是這樣記載的。我們漢服運動的宗旨是讓大家知道祖先是如何看待這個服裝,它的歷史如何,大家自己要如何看待傳統,要不要落實漢服在生活裏,要不要支持我們,要不要參與我們,選擇的權利還是屬於大家的。我們會鼓勵,但不會強迫。

一個優秀文明,別人自然會來學習,甚至會感動,哪怕那是非主流,虧大本,
也許身為漢服運動的工作者的我哪裏做得不夠好,但我會改進,畢竟以前的我和你是一樣的,只是我比你早一點接觸這些醒覺知識而以,我不是要指正你,只是分享,誠心的讓你知道我們民族的故事而已,希望這對我們民族的未來有一點幫助,希望我們的子孫們可以見到面時,可以有默契,可以互相幫助,而非利用同一個民族的原因來互相傷害。

分享我個人上網交流華夏復興的經驗。

個人感言,要人接受華夏文化絕非易事,這還要天時地利人和,這也是華夏祖先說的“”。

沒有屬於讓全球華人醒覺特地好日子,
也沒有特地好地方,也沒有特別對的人,這樣看個人的機遇。
急不來。只是最平衡的方式,沒有全面滿足大家的方式。這就是“中”了。
網絡是一個推廣的好地方,但也有其弊,因爲有些人對一些字眼會敏感。
要推廣復興文化的,我們能做到的事,最簡單的,就是做好自己。修煉出日常的言語行動散發出來眼神,磁場是可以感動人,迫不及待要向自己學習,才是落實文化元素的成果。

我們如果要爲了民族醒覺的話,不應該用駡人,爭論,指正的方式。
我多採用依照個人的了解程度點到爲止。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於至善。
有些人不了解基本定義,如什麽民族,什麽是民族服裝,什麽是傳統,什麽是漢人,什麽是華人,什麽是華人的文化,等簡單的詞彙定義,要從最基本的定義立場開始解説才會醒覺教化的可能。這些小東西都是民族文化醒覺的一部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