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012Tuesday
計算機很慢了,問題多多,重新安裝。。。
用腰呼吸、用腰打字、用腰動滑鼠、用腰拿東西、用腰開門、用腰吃飯、用腰喝水、用腰坐椅子、用腰走路、用腰彈吉他、用腰唱歌、用腰上厠所、用腰。。。。
晚上去大呂琴院會一會朋友,順便拿漢服給嚴老師。這天晚上的月亮很大,手機的夜間照相功能欠佳,左邊一一個黃色圓是月亮。
嚴老師穿朱子深衣彈古琴看起來就是特別莊嚴。
之後我們還喝茶一下。
連接分享
太极松功(1)
标签: 李和生 2007-10-10 10:32
太极松功(1)---李和生
松功是太极拳内劲或内功修炼的重要一环,是练习内功太极拳的基本 要求。对此,无论在理论认识,还是在练功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少的 错误认识和误区。从古至今,尚没有一本著述把这个“瓶颈”问题阐 述清楚。在实践中真正练出功夫的人更是很少。所以,前辈人曾说: “在真正能松通者,一代人出不了几个人,能出者可谓凤毛麟角。” 正因为如此,使不少的太极拳爱好者,乃至专业太极拳研究工作者, 在“松功”面前产生困惑,甚至遗憾终生—到头来没有跨入太极门。
本人通过六十余年的练拳积累和先辈们的教导,并依据太极拳古 典论著的思想,对“松功”进行较深入、较系统的探索,对此有所醒 悟。我认为围绕“松功”应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何为“太极松功”?修炼“太极松功”的意义?
其二、在修炼“太极松功”中应注意那些错误认识或误区?
其三、怎样修炼“太极松功”?
一、“太极松功”的内含及修炼“太极松功”的意义?
(一)、“太极松功”的内含
太极拳作为区别于外家拳种的内功太极拳,它所以被人们称之为 国之玫宝,不仅因为它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相联系。还在 于它的独特的训练方式及其所产生的超乎寻常的能量或称功力,即“ 四两拨千斤”的神功而誉满宇宙。所以人们才送给它—国粹、瑰宝、 奇葩之称。
太极拳的修炼方式或者称之方向,与其它拳种是截然不同的。这 不是一开始就去练劲,更不是通过刚性锻炼,增强肌肉的韧劲而壮力 ,恰恰相反,它要求修炼者全不用力,在“用意不用力”的行功走架 中,找大松大软、找虚无的气势、找神明感应、找莫测的变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太极松功”。
杨澄甫说:“要松、要松、要松净,全身心松开,不松就是挨打 的架子。”
少候说:太极拳“就是因为松松软软的,打出的劲才非常大呢!”
杨澄甫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 又说:“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 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所以,太极拳的“松功”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含:
1、要在思想意识上,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劲道始有收藏。一拳 一动不忘松净,灵慧才能生长。
2、从形体上,在思想意识的引导下,逐步达到最大限度的松柔 。日日以松沉之心意去灌输,久之自能得到真正的放松。
3、在松的标准上,要求不仅从精神、肉体、关节、筋络等内外 俱要松净、松透,而且要松得一丝都不能承受外力,即“一羽不能加 ,蚊虫不能落”;松到没有一毫杂念。盘拳如梦游一般。
(二)、修炼“松功”的意义
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需的条件。如动作不整,整而不 松,或光肩松而腰、胯、筋、背不知如何松或肘、腕、指节等不知如 何松……此皆非正宗传授也。
可见,松对于练好太极拳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是灵魂,懂得什么是正在松软,练拳 和推手才会进步。非松软纯净内劲不生,如不松软,反不如不练内功 。极松软,然后极坚刚。
其次,松是练习内功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一举手、一投足,稍 一用力即落旁门。”可见,“一分松、一分功,松到一无所有的真功 。”
再次,松是练习内气的基础。不能彻底放松,内气在体内永远也 形成不了,真正松透确实不易,全身入松非下一定功夫不可。一心想 松,久之身势自能放松,动以心气为主,四肢跟随自然会整,呼吸纯 任自然,内外自能合一,拳意才自能上手。
总之,太极拳练到老,不外一个松字,如有一点不松,不节不松 ,到老仍是不通。
二、在修炼“太极松功”中应注意的几个错误认识或误区
从古典拳谱中看,不应带来练拳中的偏差或谬误,查其原因,并非简 单,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概括起来不外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拳谱》中对“太极松功”没有专门论述,虽然有“ 专气致柔”,“稍一用力即落傍门”、“观耄耄能御众之形,快何能 为?” ……。但终没有明白的提出大松大软,松净松透的要求。尤其有的“ 宗师”们,在解释“古拳谱”时,再加进了自己的体会,把不用力, 解释为“不用多余的力”,还是用力;或提“松紧适度”之说,还是 有“紧”;或倡导“快慢相间”,还是有“快”,诸如此类,不能不 说,在拳理拳法上就有误导。
第二、不得名师指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解决以后由于政府对 太极拳宣传和推广上的重视,出现了太极拳热,特别是邓小平同志题 词“太极拳好!”以来,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因 而相形之下,能真正传播太极拳的大师较少,尤其在全国各城镇中的 晨练活动中,更是缺乏名师指导。故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外行”教 导“外行”现象,形成晨练点中的太极操活动。
第三、在太极拳的推广上,由于重视外形上的审美、划一、规范 的要求(主要是新改编的各氏拳种比赛套路),无论是编导的理论阐 释,还是在训练和评判词上的规章,忽视了太极拳本质要求—松、软 、柔、韧。突出了踢得高,拍得响,下势深……等外在动作。给教拳 和学拳的人造成误导,以为这就是太极拳。
第四、真正体现太极拳内功的太极推手比赛,基本上处于误区, 从有始以来的推手、散手比赛活动,主要表现为较力,拼体力的“傍 门”、“左道”,当然也就不可能给太极拳的群众活动,提供榜样、 典范。相反,则是误导。
第五、由于极少数的名家,大师本身就是一身硬劲,甚至公开地 向“大松大软”挑战,在《武当》、《武魂》等武术刊物上,有的把 “松柔”与“疲塌”混为一谈,找不到真正的“太极松功”的影子。 尤其是从学过外家拳过来的一些“拳师”,在心里上就“不服”太极 拳的“松软”功夫。用外家拳的理念,改造太极拳。
当然,不仅仅是这几条,还有其他原因,如身强体壮,“好战心 ”引起的“争斗心”等等,也是造成走“僵硬劲”的原因之一。
三、怎样修炼“太极松功”?
太极拳在行功走架中,要遵循“先在心,后在身”的原则,即“ 意气君来骨肉臣”,练“太极松功”也如此,放松先松心,心松则一 松百松。也就是整体的松,是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的 放松。盘拳练推手都是如此。尽量从心意开始松,随着心意的松,神 才能松,体也随之而松。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心松—精神松
心松—精神松是放松的关键,精神是松的灵魂,精神如紧张,全 身就都紧张了。练拳时在松、稳、慢、匀的基础上,根据内功太极拳 的要求,逐步学会运用内气,达到松散通空。要顺其自然求自然,从 精神、骨节、肌肉都要放松。
推手时,精神更是要保持松,对方进攻时,身手都不要动,特别 是接触点要松柔,对方来力过猛时,我们把内气向左或向右后划圆, 对方即坠深渊。对方来力触及我身体任何部位,我意念一想该部位, 即为意之双重,对方来力我不反抗,接触部位不动,意念随其来势微 微后撤,对方即落空。如果想发放对方,随彼之后撤,我用心意轻轻 跟随
标签: 李和生 2007-10-10 10:32
太极松功(1)---李和生
松功是太极拳内劲或内功修炼的重要一环,是练习内功太极拳的基本
本人通过六十余年的练拳积累和先辈们的教导,并依据太极拳古
其一、何为“太极松功”?修炼“太极松功”的意义?
其二、在修炼“太极松功”中应注意那些错误认识或误区?
其三、怎样修炼“太极松功”?
一、“太极松功”的内含及修炼“太极松功”的意义?
(一)、“太极松功”的内含
太极拳作为区别于外家拳种的内功太极拳,它所以被人们称之为
太极拳的修炼方式或者称之方向,与其它拳种是截然不同的。这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太极松功”。
杨澄甫说:“要松、要松、要松净,全身心松开,不松就是挨打
少候说:太极拳“就是因为松松软软的,打出的劲才非常大呢!”
杨澄甫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
所以,太极拳的“松功”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含:
1、要在思想意识上,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劲道始有收藏。一拳
2、从形体上,在思想意识的引导下,逐步达到最大限度的松柔
3、在松的标准上,要求不仅从精神、肉体、关节、筋络等内外
(二)、修炼“松功”的意义
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需的条件。如动作不整,整而不
可见,松对于练好太极拳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是灵魂,懂得什么是正在松软,练拳
其次,松是练习内功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一举手、一投足,稍
再次,松是练习内气的基础。不能彻底放松,内气在体内永远也
总之,太极拳练到老,不外一个松字,如有一点不松,不节不松
二、在修炼“太极松功”中应注意的几个错误认识或误区
从古典拳谱中看,不应带来练拳中的偏差或谬误,查其原因,并非简
第一、由于《拳谱》中对“太极松功”没有专门论述,虽然有“
第二、不得名师指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解决以后由于政府对
第三、在太极拳的推广上,由于重视外形上的审美、划一、规范
第四、真正体现太极拳内功的太极推手比赛,基本上处于误区,
第五、由于极少数的名家,大师本身就是一身硬劲,甚至公开地
当然,不仅仅是这几条,还有其他原因,如身强体壮,“好战心
三、怎样修炼“太极松功”?
太极拳在行功走架中,要遵循“先在心,后在身”的原则,即“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心松—精神松
心松—精神松是放松的关键,精神是松的灵魂,精神如紧张,全
推手时,精神更是要保持松,对方进攻时,身手都不要动,特别
色淫師
权利创造不出作品来的。艺术不需要权利的光环。教育也是,问题在 于作法。所谓教育并不是指书 本,更不是指学校建筑。有学历和学问是两码事,真正学到手的才叫 学问,而学历这东西是不需要 的。-唐九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