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012 Wednesday
今天又再請假,陪晴兒去學校、教育部詢查關於老師調動的事務,已經申請了,但我們收到回信是吉隆坡區沒有中學老師的空缺,其實我們都不太相信咯。
於是我們去附近的中學問校長,也打電話去在這裡附近做老師的朋友們問,結果真是老師沒有空位!!驚訝!
我們還是不放棄,我們就去Jabatan Pelajaran Negeri Selangor,在Shah Alam那裏的。遇到一個很不錯的理事,他很有耐心的向我們講解調動老師的程序,也把整個馬來西亞的老師需求和數據讓我們看,的確馬來西亞的中學老師真的太多了,還有很多老師沒有工作呢。
我們時常聽到的老師短缺是怎麽一回事呢?其實是該科目的老師不足。比如馬來文、英文、歷史等等文科的老師極度缺少,但是理科數學、科學、化學、物理老師卻大大地超過需求量,他們能做的就是把理科老師填滿文科的空缺,而且到最後還有很多老師還是無法被填入。這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是五年十年前的社會造化。
由於這不算什麽大的教育部,不能處理或上訴些什麽,所以我們唯有往上爬。
最後就來到布城Putrajaya的教育縂部,我們能做的就是上訴,位置是Prescient 1的E部分。
我們遇到和我們同病相憐的老師,這是三大民族呢,我們是華人,一方馬來人,一方是印度人。
印度女教師是在沙巴教書,老公在森美蘭工作,還沒有孩子,她特意從沙巴乘搭飛機過來上訴,這是第二次,結果還是一樣。
馬來女教師是在吉打教書,老公在丁加奴教書,四個孩子,兩個自己帶,兩個老公帶,上訴了第四次,結果還是一樣。
聽説他們連淚水戲也用上了,高官真是鐡面啊,哈哈。
應該做的,可以做的,已經做了,見步行步吧,擔心,操心也沒有用。
之後還要去新紀元做漢服講宣會,那裏有個全國中華生活營,漢服運動在全馬中華文化生活營中主講漢服講宣會,算是在那裏穿插一項課程。
對象是中學生,大約中三左右,大約有三百人吧。
工委就年紀大一些,大約二十人。其實他們也蠻厲害的,三百個營員也控制得來。
現場示範簡單禮儀,並營員們親身體會。
《平揖禮》
華人見面,告別的禮儀。
左為陽,右為陰;男為陽,女為陰
男行平揖禮,左手在外(陽),右手在内(陰),自己是陽。
女行平揖禮,右手在外(陰),右手在内(陽),自己是陰。
陽陰陽,陰陽陰。從陰陽角度,這是平衡,端莊。
雙手内外重曡,手肘保持胡度,像似用雙手在胸前抱一個大氣球。行平揖禮時,手掌,手肘,手臂不動,頭不動,腰椎稍微向下彎下大約30度就可以。
和平輩行平揖禮,彎腰的度數一樣;後輩對長輩就要彎腰的度數大一點。
《進揖禮》
雙手撫心,進一(左腳先前一步,右腳走向左腳平行),高揖齊眉,拜,興,平身
進二(左腳先前二步,右腳走向左腳平行,再出左腳),高揖齊眉,拜,興,再拜,興,平身
進三(左腳先前三步,右腳走向左腳平行,再出左腳),高揖齊眉,拜,興,再拜,興,額首,三拜,平身,禮成。
聽課的的模式對青少年的確悶了些,哈哈
拍照時候我不在,我臨時出去一下,可惜啊。
到底爲什麽要復興華夏文化?現在華人的文化不好嗎?我們華人的文化不是正在進步嗎?我們不是要向前看嗎?
我們漢服運動要復興的文化是哪一些呢?其實這對很多人來説是很模糊。
漢服運動其實是一個醒覺運動,目的是讓華(漢)人有個醒覺知道號稱有五千歷史的我們是具有同等五千歷史的代表性服裝 - 華夏衣冠,簡稱漢服。此外,我們以自己有千年文化為榮同時也要同時要對自己民族服裝為榮,傳統民族服裝在我們自己心目中的服章地位也隨著提升。
人和動物的其中一個分別就是“禮”,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禮儀,禮是一種民族象徵,華夏自古以禮樂治國,禮儀可以教化民衆,無論從上等社會階層至到沒有機會識字的民間階層都可以深深體會到禮樂的教化。
所以漢服復興運動目前很重視這衣冠和禮儀的復興,因爲它有價值,因爲它是實用的教化作用,因爲它是我們華夏文化的其中精髓,因爲它適合全世界全部社會階層的華人,無論你現在住在那裏,從那裏來,最重要是你本身認不認同你自己的華人?這三皇五帝,夏商周,屬秦漢,唐宋明到底和你有沒有關係?
往往一些號稱自己是漢服文化復興者(冒充漢服運動)一直只會在網上說些有的沒的,一時說復興漢王制度,一時反佛,一時反基督,一時反日,一時反西洋文化。。。。。。貶低其他文化來提高自己文化價值不是文明人的作風,也不是漢服運動的作風,自己文化好自然就會有人認同,無需多此一舉,播種民族/對外族文化的仇恨是不能成爲一個人熱愛或復興的原動力的,當然我們真是無法控制人們的發言權。大家如果你慢慢進入這個復興的圈子,就會發現越來越多“趣事”。
希望大家可以以更多立場去看一件事情,好好去判斷,事情的推論至少有兩極,誰說的是真的,誰亂説話,沒有經過多方面的聆聽和思考是不能快下定論,是嗎?
我們華夏文化曾經很輝煌,又再接近滅亡,又再復興,又再接近滅亡,一直連續不斷,現在又在是滅亡后的復興時期,一個文化的存在價值就在它有復興的價值,你覺得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