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4, 2012

壬辰五月初五。端午節祭屈原

《壬辰年。丙午月。乙卯日》
23-6-2012 Saturday


爲了紀念偉人屈原,華人在這一天會用粽子祭祀屈原,我們可以穿我們的民族服裝- 漢服行這祭祀的禮儀。也可以用三獻禮的形式進行。




這天端午節,我金龍在寒舍做個小小的聚會,祭屈原。

祭文:

屈原祭。
壬辰仲夏,五月初五日,宜祭祀,忌出行。雨聲潺潺,白露泠泠,一簞食,一瓢飲,香燭檀香,青煙裊裊,以祭祀屈子。

屈子者,屈原也,向楚國大夫者也。其人耿介,正直不阿,常以蘭麝自比,以昭其質之高潔。憤世嫉俗,志存高遠,奈何與世不入,徒目睹天下滔滔,輾轉唏噓,空托一身才氣於木簡數卷而已,今人閱罷,亦稱奇。后為奸佞所銜,累遷出國,憂憤難解,心若死灰,終臨汨羅,長嘆數聲,抱石而沉,可憐波濤滾滾,竟掩一代風流矣。

論其一生,可悲可嘆,今人獨以其治國之成判其人哉?悲夫,斯已矣。
屈原素以才名天下,其文清奇華美,為楚辭開山之鼻祖也,后人亦稱之“騷體”,文人騷客之名亦由此也。其文《離騷》、《天問》均為曠世奇作,后世掩卷長嘆,側身咨嗟,追憶其文以追憶其人。


嗟乎,天妒英才、才子早逝與?何以才華滿身,落得長嘆“眾人皆醉吾獨醒,舉世皆濁吾獨清”?始信人生有命,世事無常,非人力可以撼者矣。

一鶴立於野雉之中,雉皆笑之﹔遺珠滾落泥土之中,泥皆謗之﹔大鵬展翅,乘天地之正,起於南海而飛於北海,而蜩與學鳩知之幾何?東海之大樂無涯,井蛙知之幾許?而以為自得,以其鄙見,見笑大方之家,豈不悲哉?豈不惜哉?

屈子一生,亦如雉與鶴同籠,蘭與蓬草相接,豈不嘆哉!
其文也短,其情不散,但以一燭、一香、一桌、一紙胡言而已,祭屈子在天之靈,其死也榮,其死也哀。
嗚呼哀哉,尚饗。


祭文上至下,右至左。




自然站立,雙手扶心,高揖齊眉,拜,興,再拜,興,額首,三拜,興,平身,禮成。




有人可能會說屈原是自尋短見的,不應該被學習,被我們“”或紀念。

祭祀屈原是紀念他的文采,忠於國家的精神,就如祭文寫的,那種愛國的心,為國家著想的態度。而不是鼓勵大家學習屈原看不開去自尋短見。

我們華人的拜,不是盲目跟從全有,也不是死服從一個人拜只是我們華人的行禮儀的方式。華人的文化的拜是學習祖先的智慧和良好的精神,是一種謙虛和内心的反思,而祖先們都是人,人非聖賢,如果說我們只拜或尊敬從來沒有犯錯的人的話,那父母,老師,上司下屬,兄弟姐妹的相處是不是一旦發現對方有過錯就沒有和好的餘地?祭祀已故祖先偉人英雄是我們華人千年來衍生的文化之一,就因爲虛心受教才能得正傳,所以說華人是很注重傳承,歷史,祖先的一個民族。


友人一起來聚聚,祭祀屈原,吃吃東西。


有些朋友說要來可是臨時有事沒有來,幸好食物沒有準備很多。


説不定是可能因爲粽子好吃,這節日也才能流傳到今天,端午節還演變成粽子節,更好笑的是變成了端午節快樂,紀念偉人就是喜慶快樂的事情嗎?但我們不能怪誰,士人階級的斷層是個因,傳統節日的定義也不小心讓人誤解,以他人文化角度解讀是個果。那面對自己的文化,我們身為華人應該做些什麽?


因爲本身喜歡榴蓮,聚會時候也用上了榴蓮。



最後就是燒祭文,華人祭祀燒東西的“文化”是來自遠古的燒祭文的文化,就只是那麽一小張的紙。要獻給祖先的就沒有留下來,華人把祭文“送”上去給祖先。現在人們祭祀多數沒有“祭文",但燒的東西變得更“多姿多彩”。


更多圖片

 Frederick Tang 的相簿「 Chinese bamboo leaf-wrapped dumplings 」





























我頭髮的每一分每一寸記載著我的生活、記憶和感覺。。

想當年,我和多數“平常人”的人生價值觀一樣,小時候讀書,大時候工作成家立室,成功/退休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之前我縂覺得事情,人生應該是這樣的,這是現實社會,有一定的、現代的生存規律,那時候我覺得“成功人生”包含的幸福、快樂、悠閒、健康、自由、興趣、行善、旅行、天倫之樂等等是屬於那種有財富、有資產、有影響力、有時閒自由、有財務自由、事業成功的人,那個時候的我甚至有一種莫名的“定論” - 覺得成家立室,娶妻生子是有錢人的專利,不然就沒有“資格”談什麽人生,感情,興趣。我努力去工作,去“改變”自己的人生,讓自己學習成爲“成功”的人,追求多數人追求的那種人生,覺得只有那種人才算成功,有人生。

那些年我把藝術生涯、蓄髮(某某原因)和持素(我愛動物,狗、貓,當然雞鴨牛羊魚對我來説也是動物,它們是和我一樣有家人、感覺和感情)的理念隱藏在我心裏,一直無法實行,這種信念一直在壓抑自己,就連我自己平常生活方式也被約束,喜歡和應該頓時妥協了,雖然偶爾放縱一下,事實上是覺得非常不平衡,因爲好的形象,因爲需要更多人脈,因爲要更專注,因爲要更多時閒去“應該”做的事,因爲要有成功者的觀念,因爲不要浪費青春。

我一直在等,期待有一天成功后人生就會美滿,相信現在的辛苦的改變是值得的,還有覺得有很多原因(藉口),也感覺社會、家人、朋友、工作等等不給我機會,因爲我的理念會和社會產生衝突,給自己事業和外人製造各種麻煩,那感覺相似一個小孩在家被父母(社會教育)的管教一樣,父母為孩子好,孩子覺得父母有經驗,孩子得埋沒自己獨特思想。

感謝種種正負面的經歷,還有音樂藝術,當年我下決心結束了自己約束自己的生涯,直接落實持素、蓄髮、音樂的生活,其實很多人覺得這樣的生活是無法生存的,是虛幻的(我本來也覺得如此),可是從那天開始,我就是以自己能力活著(這些年來不懂有多少人覺得我吃家裏飯,或吃軟飯的,家人都有一度不平衡),今天我依然以不勞而獲爲恥,雖然現在的生活沒大富大貴,事業上也沒有說有多大成就,但我覺得很欣慰,因爲種種經歷和磨練,我終于找到了我自己,我的幸福和快樂終于找到一個人最有資格來下定義,那就是我本身。其實這些年來,事實上是我自己本身把自己鎖在框框裏面。

我是覺得這個社會是需要各種行業的配合才能運作,行行出狀元,大家都可以以自己擅長的技巧,在適合地方展現出來,大家是一樣可以生存下來,除非你用自己的眼光和量尺來測量別人,或者你自己前去讓別人用別人眼光和量尺衡量自己。各種各業都可以去做的,最重要是明白那辛苦是否值得,不要抱怨,每一人對生活都要付出代價,你有權選擇,當然你選擇了就應該好好去做,就算選擇不夠好,在等待機會的同時也其實可以過得積極樂觀的,而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讓人不斷學習和遇到更好機會呢。

再來我偶然地認識漢文化,他讓重新去定義自己的民族,文化,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漢文化居然和我内心的觀念、信念(爲人的原則、大愛、藝術、傳承、蓄髮。。。),如此地接近,華人的傳統民族服裝 - 漢服也因此如此地“合身。

心可碎,志不可;人可死,精神不可死;活要無悔,死要無憾。

連接分享

我很想說,端午節爲什麽變成粽子節?意義何在?主角還會變成一道食物。。。


刚才吃东西时,隔壁台坐了一家人,餐桌上有粽子!听到孩子问爸爸,这个是什么?
爸爸:这个是粽子
孩子:做么有粽子
爸爸:因为粽子节所以有粽子
孩子:什么是粽子节
爸爸:粽子节就是粽子节
孩子:做么粽子节要吃粽子?
爸爸:你去问妈
孩子:妈,做么吃?
妈妈: 不要问这么多,赶紧吃,等下你还要回家坐功课,在问多多以后不带你出来!

他们是以英文交谈!忽然觉得有点悲!父母们都无法回答小孩的疑问,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如何传承下去?可以去google一下找答案嘛!中华文化要靠大家承传下去啊!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
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無言。。。。這不是在指證誰的錯,這個果是這幾十年來大家製造出來的。不是以朝一夕的事情。
【社會焦點】
母親當街跪女-要求女兒好好讀書不要翹課?
這個女兒要媽媽<下跪>表示誠意
媽媽當場下跪
在大廳廣眾之下含著眼淚
他只是想讓女兒變乖一點學好榜樣
不光是看<請你轉發出去讓世界看到這社會壞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